传统节气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人们将有“双立春”的农历年视为大吉年份。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
二候“蛰虫始振”,而在立春五日后,潜伏在地下的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
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鱼背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时节,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只有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而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是很慢的,也许通过立春的物候变化你也能率先发现春天的踪迹。
立春习俗
咬春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
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
“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打春
立春这一天
不少地方还要“打春”
又叫“鞭春牛”
用土塑牛,内塞五谷
叩拜、打碎、抢土、拾粒
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立春诗词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
唐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
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
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
呼儿觅纸一题诗。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