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进行呵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犯,是一个沉重又不能回避的话题,需引起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防范性侵,切实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需要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重要课题。
有哪些具体法律法规保障?
如何预防性侵害?
家长自身要怎么做?
孩子们需要学会什么?
......
这些知识,你应该知道!
什么是性侵害?
性侵害是指加害者以威胁、权力、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他人与其发生性关系,或在性方面造成对受害人的伤害的行为,包括猥亵、强暴、媒介卖淫等。
性侵害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和孩子依然对此存在认识误区。
如何预防性侵害?
1.了解隐私部位
让孩子了解身体是自己的,凡是背心和裤衩遮盖的地方,都是隐私部位。
2.保护好隐私部位
告知孩子男女有别,既不能让他人触碰自己的身体,也不能主动去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3.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秘密不能告诉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告诉父母、打110电话报警等。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不随便吃喝陌生人给的食品或饮料,避免单独和陌生人在家里或密闭的环境,不独自出门。
5.敢于拒绝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只要让你感到痛或不舒服,就立刻反抗,即使是亲近的人,也要敢于说“不”。
家长需要做到
1.加强性教育知识普及
不要忌讳给孩子讲生理知识,多给孩子普及性知识,有助于他们免受侵害。可以巧妙地运用绘本故事、微信、小视频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性别的意识,了解性知识。
2.加强对孩子的关爱
经常和孩子聊天,引导孩子把藏在心里的秘密向家长说,并教会孩子把坏人坏事曝光。比如,很多性侵害案件都是熟人作案,这个时候就要教育孩子,即使是亲戚朋友,如果对孩子意图不轨或有奇怪的举动,也要及时告诉家长。
3.建立良好的危机意识
良好的危机意识,比让孩子认识自己隐私部位更加重要。各位家长要多提醒幼儿,拒绝他人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给孩子普及基本的防性侵教育,告知他们男女有别,既不能让别人触碰自己的身体,也不能主动去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
4.告诉孩子如何面对威胁
大量真实发生的儿童性侵案中,孩子没有选择告诉家长的普遍原因是受到了威胁。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强调:“面对坏人是可以说谎的,并且不要相信坏人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好你的,只要我们告诉了警察叔叔,所有坏人都会被抓起来!”
预防性侵的常见误区
1.男孩不可能遭到性侵害。事实上,男孩女孩都可能遭受性侵。
2.孩子小不会遭到性侵害。事实上,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遭受性侵。
3.性侵孩子的大多是陌生人。事实上,性侵孩子的70%以上是熟人。
4.性侵者都会使用暴力。事实上,他们有时候会利用贿赂、诱骗、关爱等手段。
5.孩子能远离被性侵的环境。事实上,没有办法让孩子时时刻刻都处于远离各种伤害的“真空”中。
6.重视财物而忽视人身安全。要直接告诉孩子,在爸爸妈妈眼中,孩子的生命比任何财产都重要。
法律保护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效,第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发现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控告。
保护孩子,也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只有家庭、幼儿园、社会全方位
筑起防性侵的“防火墙”,
教会孩子如何防范性侵害,
练就可以高飞的翅膀和躲避危险的智慧,
让自我保护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才能有效预防孩子性侵事件发生,
给孩子健康、快乐的童年!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