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
2024年4月15日
将迎来第9个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
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
一、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由来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其第十四条明确规定:
“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规定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国家安全制度,将国家安全的内涵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突出强调了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专门机关的任务,还是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是“总体”。强调大安全理念,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
(1)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4)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5)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6)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
(7)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8)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
(9)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0)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总体”、“十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
三、国家安全包括哪些领域
国家安全涉及的重点领域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动态调整。
四、日常生活中应警惕哪些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一)一些可疑人员未经批准到内部做调查,进行科技、经济、企业等情况搜集。发现这种情况不能随意提供,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报告。
(二)警惕境外电台、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煽动、造谣。
(三)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经常出现在我军事、保密单位周边,乘机盗取秘密情报和信息。如遇有可疑人员要立即报告。
(四)一些有境外背景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一些群众不满情绪,煽动与政府对抗。遇到这些情况,应立即报告。
五、什么是12339?
2015年11月,全国国家安全机关向社会发出通告:12339,是受理个人和组织发现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情况线索举报电话。公民和组织如发现危害国家行为,请拨打举报电话12339向属地国家安全局报告;或登录国家安全机关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www.12339.gov.cn进行举报;也可以向公安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组织报告,相关国家机关、组织会立即移送属地国家安全局处理。
六、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中有哪些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八十至八十二条规定:
(一)公民和组织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二)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三)公民和组织对国家安全工作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维护国家安全,
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
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筑社会的责任意识,
守护好国家、每位幼儿的安全,
一起播种“健康、友爱、勇敢、责任”的种子。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