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活动集】小班幼儿良好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4-07-14  打印本页

如厕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小班幼儿脱离家庭进入集体生活,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愿意去厕所而憋尿憋屎,也常常会因为害怕或者忘记出现尿裤拉裤等如厕能力弱问题;常常会出现如厕后不会洗手、擦屁股、整理衣裤的问题。针对小班幼儿如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出发,通过识“便”、学“便”、会“便”开展系列课程。

 知 “便”

活动一:寻厕之旅

课程刚开始,幼儿们便开始去寻找身边的厕所,他们寻找、观察、表达,对如厕的相关知识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

活动二:师幼共读绘本

通过师幼共读《老师我想上厕所》《如果不赶紧上厕所》绘本,帮助幼儿消除紧张、害怕的心理,引导幼儿按需如厕。

活动三:健康活动《我会上厕所》

让幼儿认识厕所标志,并知道班级教室是男女分开上厕所的,懂得要到哪边上厕所,学习上厕所的方法。

活动四:亲子共读绘本

线上推送如厕相关绘本,帮助幼儿了解家庭和幼儿园的厕所是不一样的,也让幼儿懂得有需求要告诉老师,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 “便”

活动一:生活活动《便后整理裤子》

学习正确穿裤子的方法,逐步提升幼儿的上厕所技能。

活动二:生活活动《我会擦屁股》

采用儿歌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擦屁股如厕技能。

活动三:健康活动《我会洗手》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会 “便”

在前期课程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如厕的基本技能。为强化如厕技能以及习惯的培养,开展如厕打卡活动以及如厕比拼活动,帮助幼儿巩固良好的如厕习惯。

活动一:如厕习惯打卡

活动二:如厕习惯比拼活动

 环境渗透

通过创设适宜小班的如厕环境,帮助幼儿消除心理上的担忧,并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掌握如厕方法,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标识引导

小女生蹲坑张贴小脚印,引导幼儿蹲在小脚印上如厕,小男生便池贴上小红花,不仅能保持厕所卫生干净,还避免小便尿出便池外。创设了如厕步骤图,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如厕方法。

环境互动

创设“如厕我能行”互动墙,帮助幼儿记录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区域游戏中还投放手工折纸、娃娃穿裤子、擦屁股的材料,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获得生活技能。

学前阶段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厕这件事儿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并不简单,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成长,基于幼儿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遵从儿童立场,多方式、多角度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提升生活能力,建立自信心、养成好习惯。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9003989号 文昌市第四幼儿园